Site Network: um_bloggers | imagebank | videoworks | essence | business home

Welcome to the official blog of Uncle Ming's Gallery

I have always been among those who believed that the greatest freedom of speech was the greatest safety, because if a man is a fool the best thing to do is to encourage him to advertise the fact by speaking. (我以為讓愚蠢的人自暴其醜, 正是最大之言論自由所以是最安全的主因)

WOODROW WILSON (編輯組譯)


談文論藝 8

Random Walk in the World of Art 8


寫實與寫意之爭

- 25/2/2012

免 責條款 DISCLAIMER


western-sculture.jpg一直以來,《談文論藝》都只是談「文」多而論「藝」少,公司業務涉及視藝多於文字,雖然屬於商業創作,層次低於純藝術(pur art),但總該對視藝有點見解才是。這想法當然有理,但疏於論藝,是由於藝術家比文人間的相輕來得更激烈,凡是追求最美境界的藝術家,都不免有些自戀情意結(Narcissus complex),一種意見很容易招來十種不同意見,年紀越大,那份爭辯的激情便開漸漸消減,當然,抱著各自表述而不爭的心境,還是可以論「藝」的。

年青時學畫,棄中從西,當時的想法很簡單,西方的藝術作品,自古希臘以降,無論雕塑及油畫,都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希臘、羅馬以至文藝復興後的雕 塑,完全符合解剖學,逼肖自然,至於油畫,除了畫工精細,佈局嚴謹外,將立體空間景物配置到平面畫布或畫紙的過程中,完全依據透視原理,空間感強烈;回頭 望自己的國畫,寫真是個笑話,人物仕女們面貌差不多完全一樣,看不出個性特色,山水畫千篇一律,山水風景都是依靠臨摹前人,不是從寫生而來,遠離現實,雖 然也有所謂遠近法,但消失點散亂,透視薄感弱。花鳥蟲魚的小品作品算是較為接近自然,但大部份作品不離臨摹抄襲,總覺欠缺生命力。western-oil-painting.jpg

隨著年歲漸長及科技進步,一方面對中西方的藝術作品及背後的理論見識增加,另一方面是攝影及電腦圖像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逼肖自然變得輕而易舉,能不能用客觀如實紀錄事物來衡量藝術作品的成就便變得有點兒不確定。

逼肖自然或寫實是學寫畫的入門基本功,因為由實而虛符合人的識智過程,中國畫的訓練則多由臨摹開始,由虛入虛,門檻太高,天資不高,領悟力不足便終生無法進入藝術的殿堂之中。西方藝術如果不從寫實開始而是從抽象派那類創作理論開始,同樣會出現相同情況。

中國畫大體分南北二宗,北宗以精細見稱,但距離寫實仍遠,作畫的人總會將個人主觀意念投射進所繪畫的對象中,人物固然如此,花鳥蟲魚亦如是,圖象和真實的人、景或物有一定距離,甚至無法辨識。chinese-free-hand-style.jpg南派以寫意為主,有人將寫意譯成impressionistic style,但跟西方的印象派(Impressionism) 仍有顯著分別,寫意比印象派更簡約,但又未至於如抽象派(Abstract Expressionism)般那樣天馬行空;遠近法不重視透視,卻又不至如立體主義(Cubism)般畫出違反自然的圖像,所以也有人將寫意譯為 free hand style 。總而言之,無論如何理解,中國寫意畫都不屬於寫實派(realism),如果以不能如實紀錄事物來低貶中國畫,那麼亦等同說寫實主義以外的所有學派都在較 低的層次,這當然與已時的藝術理論不符。


-22/3/2012

草書-chinese caligraphy中國藝術理論中有書畫同源的說法,書法更獨自成為一個視覺藝術的系列,西方也有書法藝術, 但只有數十個字母的文字變化有限,視覺藝術中,不似中國般將字畫相提並論,中國每一個文字都是獨一無異的圖像,常用字也有四千多個,可橫可直,除字體可以 有變化外,組合起來亦可以出現獨特的排列佈局,同一文字由不同的人寫出來,卻能分出美醜,而且整齊規則有如印刷的字體不算是美的最高境界,反而大小不一, 跌宕有致,豪邁奔放毫不整齊規則的章草及狂草才是中國文字藝術的最高表達方式,不要說不懂中文的外國人看不懂,中國人亦大都不懂,但觀賞時卻自有一種美感 油然而生,加上詩詞對聯等韻文的對稱特性,成為世界各種文化中獨有的一種藝術,價值不下於畫作。

書與畫的淵源,對中國文字稍有認識的人士都應該知道,中國文字由象形文字演變而成,象形文 字本身便是圖像,為求簡化以便書寫及辨識,整個演變過程實際就是從寫實到寫意甚或抽象的過程,其中最大的一個跳躍是篆書的定形,鐘鼎文還多少有像形文字的 影子,篆書則已是高度抽像化,由鐘鼎文至篆書是一個將圖像抽象化的過程,相傳是由秦朝宰相李斯主理而完成,由於過程中須要相當高層次的心智活動,能完成這 工程的應該是李斯那樣具有極高智慧及文字造詣的人,可信程度非常高,演變到隸書及楷書,已是見人不是人,見山不是山的抽象境界。那樣說來,每一個中國文字 都是一幅寫意畫或抽象畫,所以學習中文的門檻非常高,但一旦能掌握到中國文字的書寫及裝字技巧,那已具有一定的創造及鑑賞能力。書法及寫意水墨畫的筆法及 筆觸有極多相似及可資互相借鏡的地方,中國文字由於長期演進,其中的筒約及抽象化過程,一般人未必會重頭走一遍來體會箇中奧妙,但文字筆劃安排自有一種美 的規律隱然存在,加上每個人獨有的筆觸,可說是一字一畫,畫在字中。甲骨文

將簡約及抽象的原理用於寫畫,便是水墨寫意畫的意趣,所以寫意畫不宜近看,近看只是一團深 淺不一的墨色染在紙上,分辨不出是什麼東西,但從適當距離觀賞,卻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花鳥蟲魚人物,水墨寫意又莫不活靈活現,不講究繪畫事物的細節,卻形神俱 在,只是一般學國畫的人從臨摹開始,亦以臨摹作結,但終生走不出臨摹的框框,如果確實能以寫意筆法對實景實物作畫,那才算是真正掌握寫意真諦。

在筆法及筆觸的掌握上,如果重覆繪晝臨摹而學得的事物不算的話,個人以為,寫實所用的筆法 和技巧反而較為簡單,那不過是時間及耐性的問題,但寫意便要在下筆落墨前便胸有成竹,大致能上預見到墨色的表現出來的效果,將繪畫對象最顯著及具有代表性 的特點分解出來,然後構思以水墨畫的獨有材料及筆法重現一個既不真實而又能反映真實的圖像出來,例如用飽滿墨汁在宣紙上透過擴散作用而產生的渲染效果來表 現澤的荷葉或用乾澀筆鋒刷出堅硬枯結的岩石和樹木,所以說墨有九彩,九不過是多的意思,其實以現代語言來表達就是以墨色的濃淡來表現層次、光暗和輕重,有 如電腦圖像中的灰階,是但因為紙、水、墨及筆的狀態有太多不定性,又往往每次都具有意想不到的獨特效果。

飛白寫 意畫另一特色是空間的運用,創作人往往在畫紙上留下一大片空白,在西方繪畫未出現近代畫 派別如抽象派或印象派前,不可能有這類畫作出現,西方傳統繪畫,在媒體上每一吋都會塗上顏料和繪上各式各樣的人物或物件,這是對物質世界的一個直觀式的寫 實反映,非常自然易懂。寫意畫的空間便較難令人了解,國畫稱這留空部份為飛白,飛白跟中國人的哲學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有餘未盡的畫上空間,跟道家所說的" 無"及佛教所說的"空"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更加能發揮想像的空間,只是後人大多只顧臨摹,題材脫離現實,又沒有注意提升個人修養,欠缺心性的畫作就像沒有 靈魂的木偶,當然不能超越前人,晝作內容恍惚定格在一千幾百年前的時代,嗅不到絲毫的時代氣息,其實學畫的人根本未有掌握寫意畫的神髓。

物質條件可以提升藝術作品的金錢價值(monetary value),從而改善創作人的物質生活,可是精神生活才是提升藝術作品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 的元素。腹有詩書氣自華,隨著社會的物質條件和教育水平提高,眼界見識因文化的交流而拓寬,創作環境逐漸改善,相信寫意畫的創作會走出困局。戰後一群南來 藝術家創立了嶺南派,保留及發展了寫意畫的藝術,可惜在西洋文化佔主導地位的香港,始終得不到西洋藝術家的同等地位,生活艱苦,但終究為延續中國傳統藝術 的血脈獻出努力。八十年代一群留學西方的台灣藝術創作者便曾嘗試以水墨畫寫生及繪畫較具時代感的題材,做出一定成績。九十年代則湧現一批內地藝術家,不少 亦曾出洋學習西方藝術,加上黃土大地傳統文化的浸淫,視野及眼界都有別於台港兩地,題材更加廣闊,手法亦更加大膽。

反觀近三十年本地藝術創作卻顯得斯人獨憔悴,甚麼創意工業不過是為商業服務的活動,沒有創作人的自由意志,絕 不可能提升為傳世的藝術作品,只是生活迫人,很多大學畢業後的年青人,為房子及家庭都難以全情投入毫無保障的藝術創作中。隨著大中華區的經濟實力和活動不 斷增強,華人藝術創作人的作品亦漸漸受到國際收藏家的重視,國畫(包括寫意畫)的前景現出曙光,對長期被邊緣化或低貶的國畫創作人來說,算是守得雲開見月 明,但如何走出光明前路,仍有待突破模仿前人的桎梏;須知道首先以寫意筆法寫出嶺南當地的山川景物的是天才,不過在現代社會中,如果不斷繪畫原來不屬於眼 前生活所見所聞的山水及花鳥蟲魚,那縱使不是庸才,亦不可能是天才。寫意畫的意念並不低於西方任何一個畫派的理論,欠的只是付諸實行的大師。

-完-
Image Courtesy: wiki common, 上海博物館館

小傳 Biography

從 為學至工作,皆不務正業,但非作奸犯科, 偷搶拐騙之謂也, 正業之於上智者言,齊家治國平天下、經世濟民之學也, 於下愚者言, 謀一技以傍身,安家立室,養妻活兒之術也,.雅可樂率性而行,不為物役, 鎮日詩詞歌賦,丹青翰墨,吟風弄月,皆非早年港人營生之正業,可幸道非常道,名非常名,世易時移,港人脫貧致富,自然財大氣粗,附庸風雅者日多,一體一 藝,竟成教育主流,昔日難賴以營生之技藝, 至今被吹舉為創意工業、經濟轉型之所繫。雖則離事實尚遠, 憑一藝以謀三餐一宿, 未若往昔艱難,憶苦思甜, 已堪回味,與網友共享創作苦樂.

leg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