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智談 WiStupiDialogue
文化茶寮系列
Culture Jabber Tea House
2.12 中華文明 3
Chinese Civilzation 3
(儒釋道的複合體)
28/2/2015
7.3.2015
愚:前輩,上星期您説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釋道的混合體,這個星期可以解釋一下了。
智:先説道家思想吧,老莊一貫主張絕性棄智,反樸歸真,如果社會能回到小國寡民,結繩記事的原始狀態,那一切社會矛盾和衝突都不再存在,老子《道德經》第八十章説: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當社會規模增加,強勢政府(strong state institutions)的存在便無法避免。以老子的睿智,怎會不知道這道理,人類根本無法回到「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生活模式,細心分析,便知道他沒有把這樣的社會美化,而是客觀地告訴大家,要這樣生活,先決條件是要倒退至原始社會的狀態,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别的國家都在富國強兵,坐擁能毀滅地球N 次的大殺傷力武器,自巳卻甘於落後,奉行「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的反現代化思想,奢望全世界都跟自已己一樣閉關自守,「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種桃花源式的烏托邦思想只會開門揖盜,引致國土被強隣侵略,國民被奴役剝削和屠殺,根本沒有生存的空間,新大陸的原住民便是例子,北美三千萬當年被稱為紅印第安人,澳紐的毛利族人,非洲的黑人還不夠例子嗎?中華民族面對國破家亡的日了離今天還未過一個世紀,記憶猶新,如果沒有一個強大而獨立的第一祖國,華人在全世界的處境,肯定不會比屬於白人的吉卜賽人好。莊子的泥龜生而曳尾於塗及木以不才保其天年的譬喻也是發出同樣的訊息,主張為政者盡量讓人民活在自我和自由的小空間中,卻不是主張以積極行動反抗有為政府,取而代之。老莊言論,充其量是用來平衡大政府主義,希望為政者清靜無為,有點像現時的「小政府,大市場」的自由經濟思想,讓人民的自由空間大一點,卻不是組織一個更強大的力量來取代現行的世俗政權(prevailing temporal authority)。
愚:現代的理論聲稱,有民意授權的政府,可以令國家強大亦能照顧老百姓的福祉,只是,聽到前輩所指出的謬誤,如上月所説的那13個迷思,再思考老子的話,確是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智:因為所有的政權,本質上並無分别,都是體現管治族群的意志,民治淪為大多數人的極權是平常事。同樣是崇尚個人自由,比起現時那些奢談城邦論及世 界公民的分離主義者,老子更為清醒,因為除非時代倒退至原始社會,二千多年前春秋爭霸的冷兵器時代已不可行,更何況現時武裝到牙齒的強國可肆意入侵其他主 權國狂轟濫炸的地球村,老莊所求,是「帝力無有」的境界,而非取而代之的心態,老莊清靜無為思想在政治上最完美的演譯便是史上的「文景之治」,「貞觀之 治」多少也有精兵簡政不擾民的精神貫串其中。
愚:那麽佛教和儒家的政治思想是什麽呢?
智:道家和佛教,其實都是出世思想,主張遠離世俗政治,所以道家的思想,衍生出道教,而道教比道家更深入民心。宗教是弱者和受壓迫者的心靈避難所,當弱者和被壓迫者的數量越多而程度越嚴重,宗教的感染力便越強,最後甚至可以強大至反客為主,進入世俗權力中心,例 如天主教和基督教,最初是羅馬帝國治下奴隸信奉的宗教,最後反成為了羅馬的國教,從這個因果關係看恐怖主義及西方強國的處理模式,便難言樂觀。中華文化對 宗教素來較寬容,但佛道因為爭奪統治者的接受,一些時期亦曾出現過短暫的衝突,得勢的一方借助政權壓迫另外的宗教,另外一些民變能打著宗教的旗幟而危及政權,是真正的民不聊生(不是現在一些人所謂的民不聊生)所致,由於兩教教義本質上是出世思 想,基本主張不爭及和諧共處,始終沒有出現西方政教合一和滅絕其他宗教的情況。佛教主張慈悲為懷及眾生平等,對政權的影響更是良性居多,其中眾生平等的觀 念適用於六道生靈,歷劫悟道達標便能成佛,比任何宗教都更強調生而平等。當然,佛教亦分不同宗派,一些較為入世,比較積極利用影響力來普渡眾生,可是跟世 俗政治思想拉不上關係。
愚:那便餘下儒家思想了,如果道和佛都是出世,儒家的思想我還是讀過一些的,應該是入世的吧?
智:儒家確是入世思想,所以孔子拜會老子,希望請教他有關禮的知識時,被老子先噴了好一會,正是因為老子主張出世和清靜無為,孔子卻週遊列國,推銷治國理念,實在是南轅北轍,現在還不識趣地向他取經來充實自己的治國知識庫❨knowledge base),「老子」(即我這個老頭子之謂)當然大大不高興,但老子最後還是半諷刺半讚美地説孔子是人中之鳯,跟他談了一整天,孔子回去後三天不語,然後才幽幽地才向弟子讚嘆老子的學識,簡直是人中之龍,但龍鳯會的談話內容成為歷史中永遠不解之謎。回頭説孔子的政治思想吧,他對大同之治的論述,大家應是耳熟能詳,禮記禮運大同篇記載: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 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老子崇尚的是虛無自然的自由主義,但對政治的態度只限言論,「勸而不爭」,不是積極的行動派。儒家則是採用另一種態度,積極介入政治之時,對大同之治高度美化,但「捧而不用」,謙稱「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用「非不為也,是不能也」做藉口,是另一種的曲線批評,變相説大同之治不切現實。三綱五常,四維八德,用福山的現代政治語言,綱常道德就是維持政治秩序的工具;孔子終其一生,只説仁政,要求統治階級視民若己(仁者人也),作為管治者維持政治秩序的指導原則,而民意,是「民可使,由知,不可使,知之」,後世非儒者便以此言入罪,説孔子反民主,只是從上文下理來理解,以當時民智未開,老莊等自由主義者也只説為政者不擾民而已,民治簡直是天荒夜譚,孔子的意思,是人民能奉公守法和負責任(可使),便給予最大自由(由之),反之(不可使),便教化他們令他們明白(知之),古 文一字多義,一般人只道「使」(音試si3,陰去聲)即差遣或使用(音史si2,陰上聲),而不明白「使」應解作接受理性訊息和神性任務,所以耶穌門徒稱 「使徒」,讀成「試徒」而不是「史徒」;國家駐外代表稱「大使」,讀成「大試」而不是「大史」;而且跟下段説話的「由之」和「知之」呼應,如果只是簡單的 威權命令,怎能由之,由之是容許自由意志,命令則不同,是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的,不服從命令,「知之」是多此一舉,強行令其從之便可。
愚:聽前輩所言,又確是有理。儒家還有一位亞聖孟子,他的思想對儒家亦很重要,可以用現代角度來分析一下嗎?
智:問得好,了解儒家思想,不能不説孟子,孟子進一步闡述為民貴君輕的理論,《孟子.盡心》説道: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在封建制時代,孟子的民貴君輕論,有如西方啟蒙時代的民主共和思想相對於君主制度,同樣是石破天驚的創舉,但早了一千五百年,硬要拿文藝復興才被再 發現的古希臘思想家來比,柏拉圖同樣沒有推許民治的模式而鍾情聖王制(philosopher king)。儒家思想,跟現代西方民主思想的民有(of the people),民享(for the people)及民治(by the pwople)三 個概念,只差民治。民為貴,跟民有的含義一致,政府為人民福祉而存在;社稷是土神和農神,代表安居和生產(或樂業),跟民享概念相當;得乎丘而為天子,即 得民心才可成為管治者,可見孟子尊重民意,得到民心是成為統治者的先決條件,天子向人民負責,諸侯及大臣向天子負責,跟福山所説的政治問責制 (accountability)亦一致,但卻不是説成等同服從民意,跟孔子棄大同而求小康的理念一脈相承。
愚:不服從民意但得民心,那很難想像呢!
智:尊重民意而不是事事遵從民意但又要能爭取到民心,這是中國文化有關社會管治的的精粹,符合社會現實,亦是和一些運動領導人所宣揚的西方民主思想 相異的地方。表面上矛盾難以實行,實際上這是負責任領袖應該完成的任務。反之,硬將民有和民享概念跟民治(government by the people)綑綁在一起並簡單解釋為遵從民意,會陷入一個更深和更難調和的矛盾,政策既以民意為依歸,那政府只是代理人,何用選個英明神武的領袖,那還 不是致命的缺陷,將遵從民意原則教條化和絕對化正是民主派自陷兩難局面的根由,在佔領運動的中後期,民意逆轉後,運動已淪為小眾的私人派對,即使不被終 止,亦會像紅衞兵運動般分裂成多個派系,發生內鬥,事實上,在參與者間,亦無法取得共識,不時發出相反訊息,或作出前後相悖的行動,運動領袖在實踐上,根 本無法按自己設定的民主原則行事,最後竟發出以意見質素作為忤逆民意而行的理據,走入精英主義的桎梏之中。其他政見人士可以用這種理據而不會自相矛盾,但 一直簡單地將公投及多數意見等同民主的運動領袖用這種理據便無法自圓其說。
愚:我有點明白前輩的意思了,您是説其他的人對一人一票的理據有保留在邏輯上沒有矛盾,但民主派的人士用質素來抗拒民意便會有問題。
智:正確點説是部份極端民主派才會有這樣的矛盾。因為他們將正義和正確性簡單地和一人一票綑綁起來,妄顧其中的謬誤,理性務實的民主派也不會濫用投 票機制和事事訴諸公投。用一個簡單例子便能説明將民意及大多數原則教條化(doctrinization)及絕對化(absolutization)的不 可行,駕駛飛機須要知識,技能,經驗和負責任的態度,飛機上的乘客,如果要求按民主原則,憑一些乘客的個人自我宣傳言論,便推選某人擔任機長,是不顧所有 乘客安危的不負責任行為,後果是機毀人亡居多;不要説駕駛飛機,就是駕駛公共汽車,也須要專業認證而不是靠民意。管理社會,複雜性比駕駛飛機有過之而無不 及,卻偏偏有人相信可單憑民意便能得出最佳選擇。這種政治理念,是粗疏而淺薄的烏托邦思想,實踐起來便成為民粹主義(populism),最壞情況是演變 成暴民政治和內戰,也根本不是今天西方現實政治中的制度,那是民主制度出現水土不服的最大原因。所以西方政府及傳媒,亦只是低度回應,他們才不是礙於中國 的強大,而是因為認同這種不成熟並充滿民粹主義的意見,只能成為政敵攻擊的口實,同樣會為自己國內政治帶來更多的麻煩。例如美國的提名制度便是一個極「有 效」的殷選制度,逾十億元的競選經費已是一度極高門檻,欠缺廣泛地區組織為宣傳造勢,即使有財力,沒有兩個主要政黨的背書,獨立候選人根本難以成功「入 閘」,極少數知名而富有的人士「入閘」後也註定是陪跑;而兩黨精英的成份,根本就難説有廣泛代表性,加上投票率常在50%上下,換言之,當選總統的支持率 可以不足選民的30%。如果將相同制度移植本地,同樣會被狂轟為假普選。但西方人向其他地區宣揚西方文化時,卻沒有清楚説明自己的現實運作方式,而是將其 極度簡化
愚:那真是把我弄胡塗了,本來以為已找到了一種世間最美好的制度,經您這幾個月來的分析,看來是不存在的,那中國文化還有機會嗎?
智:中國文化的民貴主義和民本主義,強調民有和民享,用現代的產權概念來拆解,便是將所有權(ownership)和管理權 (management)分拆,一般人將所有權視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權利,在現實中,所有權可分為:
-
保有權 custody right
-
使用權 usufruct right
-
轉讓權 transfer right
-
修改權 modification right
-
摧毀權 destruction right
-
盈利權 right to the income of the property
-
行駛以上所有權利之法律權利 right to enforce all the abovementuoned rights。
愚:怎麽擁有一樣東西的權利會弄得那麽複雜,有實用價值嗎?
智:世界上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東西,這種權利分割,是通過實踐而發展出來,如果解拆所有權及以此來看社會管理,下星期再繼續吧!
愚:好的,謝謝前輩,下星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