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智談 WiStupiDialogue
文化茶寮系列
Culture Jabber Tea House
2.28 西方文化 9
Western Culture 9
4/7/2015
免責條款 DISCLAIMER
11.7.2015
愚:前輩午安,我回去做過功課啦,由屋大維稱帝…,不是,是自稱第一公民開 始,西羅馬帝國500年共有130個元首或皇帝,共有15個時代,跟中國的朝代又確有不同,但絕大部份皇帝都死於非命,跟電影看到的英雄浪漫事蹟是兩回 事。唉,為什麽以前讀歷史時,不會想到前輩上次説的那些東西呢?
智:我將維基百科的西羅馬帝系表下載了,你看到的應該是這個吧!我將死於非命的用紅色顯示,其實還有些投降或被廢而死因不明的,結果也不會好過,維基便說戴克里先是唯一一位含笑而終的羅馬皇帝:
元首制
1. 朱里亞·克勞狄王朝(5人)
在位 | 英文名 | 中文名 | 備註 |
---|---|---|---|
前27年-14年 | Augustus | 奧古斯都(屋大維) | 第一位羅馬皇帝 |
14年-37年 | Tiberius | 提比略 | |
37年-41年 | Caligula | 卡里古拉 | 原名蓋烏斯,卡里古拉為綽號,意為小靴子。開始羅馬皇帝自封為神的習慣。被刺殺 |
41年-54年 | Claudius | 克勞狄烏斯 | 被皇后小阿格里皮娜毒死 |
54年-68年 | Nero | 尼祿 | 自殺 |
2. 四帝內亂期(3人)
在位 | 英文名 | 中文名 | 備註 |
---|---|---|---|
68年-69年 | Galba | 加爾巴 | 被奧索謀殺 |
69年 | Otho | 奧索 | 戰敗自殺 |
69年 | Vitellius | 維特里烏斯 | 戰敗被處死 |
3. 弗拉維王朝(3人)
在位 | 英文名 | 中文名 | 備註 |
---|---|---|---|
69年-79年 | Vespasian | 維斯帕先 | |
81年-96年 | Domitian | 圖密善 | 被刺殺 |
4. 五賢帝時代(安敦尼王朝)(10人)
在位 | 英文名 | 中文名 | 備註 |
---|---|---|---|
96年-98年 | Nerva | 涅爾瓦 | |
98年-117年 | Trajan | 圖拉真 | |
117年-138年 | Hadrian | 哈德良 | |
138年-161年 | Antoninus Pius | 安敦尼 | |
143年 | 二任皇帝 | ||
161年-180年 | Marcus Aurelius | 馬克奧里略 | 與維魯斯為共治皇帝 |
161年-169年 | Lucius Verus | 維魯斯 | 與馬克奧里略為共治皇帝 |
175年 | Avidius Cassius | 卡修斯 | 篡位者,統治埃及和敘利亞,被一位百夫長所殺 |
177年-192年 | Commodus | 康茂德 | 與馬克奧里略為共治皇帝 |
從180年起 | 單皇帝,被一摔跤選手掐死 |
5. 193年內亂期(2人)
在位 | 英文名 | 中文名 | 備註 |
---|---|---|---|
193年 | Pertinax | 佩蒂奈克斯 | 被士兵殺害 |
193年 | Didius Julianus | 尤利安努斯 | 被元老院判死刑 |
6. 塞維魯王朝(9人)
在位 | 英文名 | 中文名 | 備註 |
---|---|---|---|
193年-211年 | Septimius Severus | 塞維魯 | |
193年-194年/195年 | Pescennius Niger | 奈哲爾 | 敘利亞的爭位者 |
193年/195年-197年 | Clodius Albinus | 阿爾拜努斯 | 不列顛的爭位者 |
198年-217年 | Caracalla | 卡拉卡拉 | 與蓋塔為共治皇帝 |
209年-211年 | Geta | 蓋塔 | 與卡拉卡拉為共治皇帝,被卡拉卡拉殺害 |
217年-218年 | Macrinus | 馬克里努斯 | 與迪亞杜門尼安為共治皇帝,被處死 |
217年-218年 | Diadumenian | 迪亞杜門尼安 | 與馬克里努斯為共治皇帝,被處死 |
218年-222年 | Elagabalus | 埃拉伽巴路斯 | 被刺殺 |
222年-235年 | Alexander Severus | 亞歷山大·塞維魯 | 被叛亂士兵殺死 |
三世紀危機
7. 危機高潮時的皇帝(29人)
在位 | 英文名 | 中文名 | 備註 |
---|---|---|---|
235年-238年 | Maximinus Thrax | 馬克西米努斯·色雷克斯 | 被軍隊殺害 |
238年 | Gordian I | 戈爾迪安一世 | 與戈爾迪安二世為共治皇帝,自殺 |
238年 | Gordian II | 戈爾迪安二世 | 與戈爾迪安一世為共治皇帝,陣亡 |
238年 | Pupienus Maximus | 普皮恩努斯 | 與巴爾比努斯為共治皇帝,被近衛軍殺害 |
238年 | Balbinus | 巴爾比努斯 | 與普皮努斯為共治皇帝,被近衛軍殺害 |
238年-244年 | Gordian III | 戈爾迪安三世 | 被殺 |
240年 | Sabinianus | 薩賓尼亞努斯 | 自立為帝,戰敗 |
244年-249年 | Philip the Arab | 阿拉伯人菲利普 | 被德西烏斯殺死 |
248年 | Pacatianus | 帕卡提亞努斯 | 自立為帝,被士兵殺死 |
248年 | Iotapianus | 伊奧塔皮亞努斯 | 爭位者 |
248年 | Silbannacus | 希爾班納庫斯 | 篡位者 |
249年-251年 | Decius | 德西烏斯 | 陣亡 |
249年-252年 | Priscus | 普里斯庫斯 | 在東部自立為帝 |
250年 | Licinianus | 李錫尼亞努斯 | 爭位者 |
251年 | Herennius Etruscus | (伊特魯里亞的)赫倫尼烏斯 | 陣亡 |
251年 | Hostilian | 霍斯蒂利安 | 與加盧斯為共治皇帝,死於瘟疫 |
251年-253年 | Gallus | 加盧斯 | 被士兵殺死 |
251年-253年 | Volusianus | 沃魯西安努斯 | 與加盧斯為共治皇帝,被士兵殺死 |
253年 | Aemilianus | 埃米利安努斯 | 被士兵殺死 |
253年-260年 | Valerian | 瓦萊里安 | 與加里恩努斯為共治皇帝,被波斯俘虜 |
253年-268年 | Gallienus | 加里恩努斯 | 與瓦勒良為共治皇帝至260年,被殺 |
260年 | Saloninus | 薩洛尼努斯 | 與加里恩努斯為共治皇帝,被殺 |
258年-260年 | Ingenuus | 因格努烏斯 | 自立者 |
260年 | Regalianus | 雷加里安努斯 | 自立者 |
260年-261年 | Macrianus Major | 大馬克里亞努斯 | 自立者,陣亡 |
260年-261年 | Macrianus Minor | 小馬克里亞努斯 | 自立者,陣亡 |
260年-261年 | Quietus | 奎伊圖斯 | 爭位者 |
261年 | Mussius Aemilianus | 穆斯烏斯·埃米利安努斯 | 自立者 |
268年 | Aureolus | 奧雷奧路斯 | 自立者,向克勞狄二世投降 |
8. 高盧帝國(7人)
在位 | 英文名 | 中文名 | 備註 |
---|---|---|---|
260年-269年 | Postumus | 波斯杜穆斯 | 建立高盧帝國,從羅馬帝國中分裂出去 |
269年 | Laelianus | 萊利亞努斯 | 自立為高盧帝國皇帝 |
269年 | Marius | 馬里烏斯 | |
269年-271年 | Victorinus | 維克托利努斯 | |
270年-271年 | Domitianus | 多米提安努斯 | 自立為高盧帝國皇帝 |
271年-273年 | Tetricus I | 泰特里庫斯一世 | 向奧勒良投降,高盧帝國滅亡 |
271年-273年 | Tetricus II | 泰特里庫斯二世 | 與泰特里庫斯一世為共治皇帝 |
9. 伊利里亞諸帝(13人)
268年-270年 | Claudius II | 克勞狄二世 | 死於瘟疫 |
270年 | Quintillus | 昆提盧斯 | 暫時與奧勒良為共治皇帝,自殺 |
270年-275年 | Aurelian | 奧勒良 | 被近衛軍殺害 |
271年 | Septimius | 賽普蒂米烏斯 | 在達爾馬提亞自立為帝,被士兵殺死 |
275年-276年 | Claudius Tacitus | 克勞狄·塔西佗 | 被殺 |
276年 | Florianus | 弗洛里安努斯 | 被殺 |
276年-282年 | Probus | 普羅布斯 | 被士兵殺害 |
280年 | Saturninus | 薩圖尼努斯 | 自立為帝,被士兵所殺 |
280年 | Proculus | 普羅庫魯斯 | 爭位者,被普羅布斯所殺 |
280年 | Bonosus | 博諾蘇斯 | 自立為帝,被普羅布斯擊敗,自殺 |
282年-283年 | Carus | 卡魯斯 | 死因不明 |
283年-285年 | Carinus | 卡里努斯 | 與紐莫里安為共治皇帝,被殺 |
283年-284年 | Numerian | 努梅里安 | 與卡里努斯為共治皇帝 |
君主制
10. 四帝共治(11人)
東西部各有兩帝,一為正職,稱奧古斯都,一為副職,稱凱撒。正職退位後由副職補上,但這種承繼制度在戴克里先死後無人執行。
在位 | 英文名 | 中文名 | 備註 |
---|---|---|---|
284年-305年 | Diocletian | 戴克里先 | 與馬克西米安同為奧古斯都,掌管東部,黑色的十字,唯一一位含笑而終的羅馬皇帝 |
286年-305年 | Maximian | 馬克西米安 | 與戴克里先同為奧古斯都,掌管西部,被迫自殺 |
305年-311年 | Galerius | 伽列里烏斯 | 與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同為愷撒,305年成為東部奧古斯都,與塞維魯二世為共治皇帝 |
305年-306年 | Constantius I Chlorus | 君士坦提烏斯一世 | 與伽列里烏斯同為愷撒,305年成為西部奧古斯都,與伽列里烏斯為共治皇帝 |
306年-307年 | Severus II | 塞維魯二世 | 305年成為愷撒,306年成為西部奧古斯都,與伽列里烏斯為共治皇帝 |
306年-312年 | Maxentius | 馬克森提烏斯 | 306年起自稱皇帝,被君士坦丁一世打敗,被廢黜 |
308年-324年 | Licinius | 李錫尼 | 308年起為奧古斯都,被迫退位 |
308年 | Domitius Alexander | 多米提烏斯·亞歷山大 | 自立為帝 |
310年-313年 | Maximinus Daia | 馬克西米努斯 | 305年起為東部愷撒,310年起自稱奧古斯都,與李錫尼瓜分東部,自殺 |
316年-317年 | Valerius Valens | 瓦萊里烏斯·瓦倫斯 | 與李錫尼為共治皇帝,被君士坦丁一世處死 |
324年 | Martinianus | 馬提尼安努斯 | 324年起為西部奧古斯都,與李錫尼為共治皇帝,被殺 |
11. 君士坦丁王朝(9人)
在位 | 英文名 | 中文名 | 備註 |
---|---|---|---|
307年-337年 | Constantine I The Great | 君士坦丁一世 | 原為四帝共治中的西帝,後擊敗其他諸帝,成為羅馬帝國唯一統治者。第一位信基督教的皇帝 |
337年-340年 | Constantine II | 君士坦丁二世 | 君士坦丁一世死後,國分為三,君士坦丁二世得一份。陣亡 |
337年-361年 | Constantius II |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 | 君士坦丁一世死後,國分為三,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得一份。 |
337年-350年 | Constans | 君士坦斯一世 | 君士坦丁一世死後,國分為三,君士坦斯得一份。被馬格嫩提烏斯所殺 |
350年-353年 | Magnentius | 馬格嫩提烏斯 | 篡位者,自殺 |
350年 | Vetriano | 維特里亞諾 | 自立為帝 |
350年 | Nepotianus | 尼波提亞努斯 | 自立為帝 |
361年-363年 | Julian the Apostate | 尤利安(背教者) | 陣亡 |
363年-364年 | Jovian | 約維安 | 暴死 |
12. 不列顛帝國(2人)
在位 | 英文名 | 中文名 | 備註 |
---|---|---|---|
286年-293年 | Carausius | 卡勞修斯 | 建立不列顛帝國,從羅馬帝國中分裂出去,被阿勒克圖斯所殺 |
293年-297年 | Allectus | 阿勒克圖斯 | 被君士坦提烏斯一世所敗 |
13. 瓦倫丁尼安王朝(8人)
在位 | 英文名 | 中文名 | 備註 |
---|---|---|---|
364年-375年 | Valentinian I | 瓦倫丁尼安一世 | 西帝 |
364年-378年 | Valens | 瓦倫斯 | 東帝,陣亡 |
365年-366年 | Procopius | 普羅科皮烏斯 | 篡位者,被瓦倫斯處死 |
367年-383年 | Gratian | 格拉提安 | 被叛軍所殺 |
375年-392年 | Valentinian II | 瓦倫丁尼安二世 | |
383年-388年 | Magnus Maximus | 馬格努斯·馬克西穆斯 | 西部的篡位者,被狄奧多西一世處死 |
386年-388年 | Flavius Victor | 弗拉維烏斯·維克托 | 馬格努斯·馬克西穆斯之子,被狄奧多西一世所殺 |
392年-394年 | Eugenius | 歐根尼烏斯 | 西部的篡位者,陣亡 |
末期帝國
14. 狄奧多西王朝(1人)
在位 | 英文名 | 中文名 | 備註 |
---|---|---|---|
379年-395年 | Theodosius I | 狄奧多西一世 | 重新統一帝國 |
狄奧多西一世臨終前,把羅馬帝國分給他的兩個兒子,至此,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西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和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
15. 西羅馬帝國(18人)
在位 | 英文名 | 中文名 | 備註 |
---|---|---|---|
395年-423年 | Honorius | 霍諾里烏斯 | 與君士坦提烏斯三世為共治皇帝 |
409年-415年 | Priscus Attalus | 普里斯庫斯·阿塔盧斯 | 自立為帝 |
407年-411年 | Constantine III | 君士坦丁三世 | 爭位者 |
409年-411年 | Constans II | 君士坦斯二世 | 爭位者 |
411年-413年 | Jovinus | 約維努斯 | 爭位者 |
412年-413年 | Sebastianus | 塞巴斯蒂安努斯 | 爭位者 |
421年 | Constantius III | 君士坦提烏斯三世 | 與霍諾里烏斯為共治皇帝 |
423年-425年 | Joannes | 約翰尼斯 | 爭位者 |
425年-455年 | Valentinian III | 瓦倫丁尼安三世 | |
455年 | Petronius Maximus | 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 | |
455年-456年 | Avitus | 阿維圖斯 | |
457年-461年 | Majorian | 墨喬里安 | 退位 |
461年-465年 | Libius Severus | 利比烏斯·塞維魯 | |
467年-472年 | Anthemius | 安特米烏斯 | 被處死 |
472年 | Olybrius | 奧利布里烏斯 | |
473年-474年 | Glycerius | 格利塞里烏斯 | 退位 |
474年-475年 | Julius Nepos | 尼波斯 | 退位 |
475年-476年 | Romulus Augustulus | 羅慕路斯·奧古斯都 | 最後的皇帝,被廢 |
不要説我們是東方人,就是西方人,對羅馬的歷史也不大了了,這130個元首和皇帝的經歷,都各有不同的故事,所以小說或電影中的羅馬帝國,除了一些重要大 事,絕不必擔心題材重覆,甚至所謂科幻小説,例如星球大戰或星空奇遇等,都有著羅馬共和國和帝國的影子。有關內部鬥爭及對外戰爭的邪惡和殘酷,你越深入地 仔細探討,便越感到心寒。所以很多人以為中國人的內部權力鬥爭兇險,權術運用舉世無匹,那是他不懂羅馬歷史吧了,千萬不要小覷西方那套權力鬥爭的技巧。
愚:那西羅馬政府是不是屬於一個延續的政權呢?
智:很多人都會將西羅馬帝國和東西漢朝互相比較,但他們總是注意不到一點,便是西羅馬帝國本身是否一個延續的政權這問題,由於羅馬帝國前身是採用共 和制的城邦,權力分散,對小國寡民是理想模式,但對外競爭或擴張時便成障礙,羅馬統一義大利後,雖然轉變為帝制,地方和中央政府的關係仍然鬆散,自主性強, 行省的總督儼如城邦首領,而且可以分别向元老院或皇帝負責,漸漸形成強支弱幹,所以即使中央政府出現政變,只要名義實質仍是羅馬人的政府,誰當權對地方政 府的影響反而不大,誰人不滿起而挑戰勤王或擁立新主算是內戰,大致上仍維持著帝國的架構,有如中國夏商周的情況,行省總督有近似諸侯的自主權,但地方擁兵 自重令帝國內鬥不斷是羅馬政局不穩的原因,500年間有15個時代及130個皇帝,一些皇帝在位時間只有一兩年,一旦帝國中央政府被蠻族攻陷崩潰後,連維 繫帝國完整的因素也不存在,便各自為政,無法重新建立統一的帝國,分裂成為很多民族國家。秦以後的中國,行實質的中央集權制,政權建制崩潰便失去領導,要重新 整合,理論上更難,但中國的文化的內聚力強,很快便能把建制修補過來,重新建立一個和原有民族文化一脈相承的統一國家。現在歷史博物館剛巧舉辦了一個漢武 盛世的展覽,展品和內容非常豐富,值得一看。和羅馬同期的東西漢,加上王莽的新朝共426年(西元前206-西元220年),也只是三個朝代及27個黃帝 (西漢13+新朝1+東漢13),治世多於亂世,「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更何況是次等公民或奴隸,當華夏的子民,應該比當羅馬帝國的庶民或奴隸幸福 吧!中國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羅馬是合少分多,分久則散。至於東羅馬帝國,其實與西羅馬帝國的體制並不相同,又是另一種狀況。
愚:既然稱為東羅馬,為什麽又有分别呢?
智:東羅馬帝國由立國到滅亡,依最保守的計法,也有10個世紀,影響深遠。東羅馬帝國的拉丁文原名是羅馬帝國(Imperium Romanorum),是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希臘文是(Rōmanía),東西分治後,西歐人稱東羅馬帝國(Imperium Romanum Orientale),英文有直譯成Eastern Roman Empire,後人則傾向稱為拜占庭帝國(Imperium Byzantinum)。東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東征西討所得的土地,位於現時的希臘,東歐,北非,中東等地,由於戰爭和天災關係,國界時有變動,君士坦丁 大帝前,東羅馬地區的地位只是一般行省,由於羅馬在三世紀危機的內戰及四世紀的蠻族入侵時受到嚴重破壞,君士坦丁大帝在西元324年即位後,便在希臘古城拜 占庭建立東都,330年建成,東都令東羅馬的重要性增加,西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在歷史上第二次將羅馬帝國分成東西兩部份而治,西元476年,羅馬被蠻 族攻陷,羅馬帝國正式滅亡,東羅馬帝國便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國號,在東部繼續經營,並曾伺機收復西羅馬的失地,經多次失敗後,最終被迫放棄。由於遠離羅馬的 發源地,人種混雜,以希臘人為最多,西羅馬滅亡後,文化發展的自主性便提高了,希臘人開始重新主導當地文化,由7世紀開始希臘化,至8世紀完成 ,這些資料在一般歷史書本和網站都不難找到,但其中一些細節及矛盾卻並沒有提及或處理。
愚:前輩上次曾説基督教的精神和希臘羅馬的文化有矛盾,這就是略去了的內容吧?
智:關於基督徒信仰合化及天主教成為羅馬國教,歷史書是有記載的,但其中涉及文化和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則少有分析,多是輕輕帶過。説君士坦丁大帝看 見多神教令羅馬社會出現信仰危機,所以下達米蘭敕令,容許基督徒信仰合法化,希望利用宗教力量團結國民,這是潔淨版的説法。年青人,你看到這説法的矛盾 嗎?
愚:君士坦丁大帝將基督信仰合法化是四世紀初,羅馬帝國已到了末代最後的一百多年,前輩説羅馬興起到羅馬被蠻族攻陷有800多年歷史,之前一直是多神教,為什麽到了最後百多年才出現信仰危機呢,唉,讀書時,這些是標準答案,那會想這麽多!
智:哈哈,所以你明白了,涉及人事,很難有什麽千古不易,放諸四海皆準的普及真理,可能老人家已到了亢龍有悔的階段,甚麼都看化了。希臘和羅馬,都一直保留原始 部落的多神教信仰,希臘的神祇,在羅馬都有對應名字,實際是同一系統。神的國度,某程度是人間社會的投射反映,諸神各有神通,互相有合作亦有矛盾競爭,也 有一位萬神之王的宙斯(Zeus),羅馬神話稱為朱庇特(拉丁语:Iuppiter,英文 Jupiter),因爲具有超越眾神的神通,所以坐上王座,猶如希臘羅馬城邦中的社會結構。所以在城邦時代,希臘羅馬神話的宗教精神和人類世俗社會的倫 理精神是一致的,但到了帝國時代,城邦的那一套宗教和世俗價值觀念,便和實際環境出現矛盾,希臘的亞歷山大帝國如是,羅馬帝國如是,中國的秦始皇亦如是, 都要轉為中央集權模式。
愚:嘻嘻,前輩,那回到城邦模式不就解決了嗎?
智:就是那麽簡單天真的想法,害苦了不少的黎民百姓,老子道德經説過小國寡民的世外桃園,但亦表明先決條件是放棄物質文明,社會間是雞犬相聞而老死 不相往還,那可能嗎?根本就不現實,不要説抵抗不了蠻族攻擊,就是一群山賊或野獸,也可能毀滅了整條村莊。城邦只會被時代洪流淘汰滅亡,所以東西方都要找 方法解決聯盟分裂問題,中國利用文化上的認同來達到天下歸心,所以中華文明才千秋不墜。羅馬所展示的,是西方的中古代模式,在權威和自由的兩個極端中搖 擺;世俗社會的架構,上層組織由共和制發展成元首制及帝制,整個社會由原始公社全民平等發展成奴隸制是一種自然進化,但對某些西方文化和文明的超級粉絲來説便並不 好受,看成是倒退而且難以解釋,直言中世紀為黑暗時代。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初期覺得沒有必要理會奴隸的精神生活,宗教上仍然信奉多神教,萬神廟的建造便是 例證。但奴隸的人口比例增加後,羅馬人開始利用贖身方法把早期的奴隸吸收過來,給予次等公民資格,對仍然屬於奴隸階層的人,當然也要防止叛亂造反,這樣一 來,羅馬治下的國民和奴隸,他們的精神生活,便開始受到重視,由於基督信徒的價值觀念令他們能忍受今世的苦難,以求在最終審判時獲得進入天堂的門券,受到 羅馬帝國低層社會民眾的廣泛認同,而且一神教的權威信仰模式,正好與世俗社會的君主統治模式相符,而耶穌亦向信徒表明宗教信仰及世俗權力互不干涉,「凱撒的 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羅馬統治者漸漸認識到基督徒的信仰不單不會危害他們的統治,而且有助鞏固他們的地位,君士坦丁大帝不過是正式承認這個既定事實。但 羅馬帝國積習太深,立基督教為國教救不了西羅馬帝國,但東羅馬帝國政教合一,便因此能在東部繼續生存十個世紀多
愚:前輩,您得先行説説基督教是指什麽,在香港,我知道有基督教和天主教,但你一路説來,很多時用基督教信仰或基督教精神而不直接説基督教,我開始覺得基督教信仰和本地的説的基督教有不同,而且還有東正教,清教等,那麽説,這些名稱都有不同含義和由來的。
智:哈哈,正是這樣,你注意到了,其實基督教信仰或基督教精神(Christianity),是指耶穌基督在西元一世紀依猶太教所創立的教會,基督教應 是統稱,羅君士坦丁大帝的米蘭敕令頒佈後,基督教不久成為國教,羅馬教會走上地面成為正式組織,加上幾次有功於羅馬政府,地位確立,西元380年,狄奥多 西一世開始用天主教徒(Catholic Christian)來稱呼基督徒,羅馬教會由此沿用羅馬公教會或大公教會(Catholic Church)作名稱,天主教會是另一個譯名,西羅馬帝國滅亡時,大公教會失去穩定的政治實體支持,轉而向不同種族傳教,包括入侵羅馬的蠻族,在複雜的社 會環境下,經歷了宗教改革,反而令大公教會成為西歐一個擁有跨越國界影響力的組織。而東羅馬教會,和帝國政權關係密切,甚至左右皇帝的廢立,稱為東正教會 (Orthodox Church),直至今天,在東歐仍然是主流的宗教信仰。至於一般的基督教,其實源自16世紀英皇亨利8世和羅馬公教會決裂,另立聖公會 (Anglican Church),自任教會最高領導人,借助後來大英帝國的力量,向全世界展開傅教工作;宗教改革亦令一些信眾倣效英國,脱離羅馬公教會而自立教會,所以 基督教實際是信奉耶穌基督精神的所有教派的通稱,但很多人誤以為是羅馬教會的餘集或所有不屬天主教的教會。其實,無論羅馬公教,東正教和其他以聖經為宗教 信仰依據的教派,都源自猶太教,只是除了舊約聖經,亦信奉新約聖經,所以今天西方的文化和文明,儘管在宗教教義上的理解上有出入,信仰源頭是一致的,但並非古 希臘和羅馬的宗教思想。
愚:怪不得亨庭頓説西方文化是希臘,羅馬和基督教的混合體,可是依前輩所説,西方文明是從每種文化中抽取不同的成份再組合起來的,這個選擇是用什麽做準則呢?東羅馬帝國是第一個作這個嘗試的文明嗎?
智:哈哈,有興趣的話,下星期再談吧!還有,希臘危機,擾擾攘攘,其實追源禍始,是希臘文明的神話被大肆渲染,才落得今日局面,西方文化及文明,如何渡過這個難關,顯示他們是歷史的終結和人類文明的終極版本,值得留意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