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智談 WiStupiDialogue
文化茶寮系列
Culture Jabber Tea House
2.45 本土文化 02
Local Culture 02
普英之別
明唐寅西園雅集
嘉賓: 雅可樂 & 無極
12/03/2016
免責條款 DISCLAIMER
12/3/2016
愚:前輩午安!
智:哈哈,年青人,今天我們的茶聚多了兩位老朋友,看看誰來了?
愚:咦,原來是雅可樂和無極兩位師兄大大,怎麽早上沒有跟我説?
雅:很早便知道你每逢週末都來前輩這裡充電進補了,不好意思打擾你;前輩遠方歸來,也帶了些各地土特產,可以邊吃邊談,精神糧食和物質美食齊飛,多些人也熱鬧一點,我們便一起來串門了。
愚:嘻嘻,都讓師兄大大們知道了我來串門騙吃騙喝了。
智:我帶了一些煙三文魚和冰酒回來,之前跟亦愚小弟説品酒談文論藝,品茶則談社會文化,今天話題不拘,來個 crossover,何妨先酒後茶,用三文魚佐酒,然後再沏一壼龍井,一於盡興而回。其實,今天請兩位師兄到來,有一個目的,便是分别從文藝和資科角度看 語言的發展,這是他們的專長。
無:前輩誇獎了,資科學問一日千里,不進則退,希望還用得著吧!
雅:談文論藝,薑當然是老的辣,總之我們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是了!
智:大家不用客氣了,都是自己人,就一邊淺酙低酌,一邊談古論今,人生難得知己,獨酌無滋味,這裡有老中青三代,可以開懷暢聚,各抒己見,不容易呢。先由雅可樂師兄説説本地語文的變化吧,這是你的專科,你的老同學也較多從事教育工作,應該比其他人有深刻一點的認識。
雅:離開大學後,便再沒有和語文教育拉上關係,但子侄上學後,發覺現在的語文教育變得很陌生,令我經常深陷在那些無法捉摸的題目中替他們苦思答案,看 到老師的評分和解説後,有些時候只能無語。也對那些用英文文法和西方語法修詞技巧整理出來的句式感到啼笑皆非,現在還弄出個普粵之爭。好像亦愚師弟上次那個帖子, 簡直是奇葩理論,難道叫本地小朋友我手寫我口便能顯示文化和古雅嗎?本地歌的曲不敢說,詞是乏善可陳,因為內容和辭章都沒有足以傳世的元素,不文不白又不 是方言,一些填詞大師仙遊或退休後,便後繼無人。近年來的廣告,不斷玩「食字」,卻又不加引號,一些成語被改至面目全非,小朋友習非成是,還當是正確。現在他 們少讀古文,真的信以為真,以為粵式方言才近古文,寫出來的文字,便出不了香港廣州一帶説廣府話的地區。在廣告或文章中偶爾用些本地語來突出地方色彩可以, 但正經八百地當地方語言是正宗書面語,便令人感覺有點兒托大了。
智:哈哈,雅師兄温柔敦厚,説話總是留有餘地,這些人豈止是托大,簡直是無知,不知天高地厚,非物質文化是要有物質條件和歷史承傳作基礎的,其他學科還可以亮出西方的招牌才充闊嚇唬行外人,中文怎麽成。
雅:對照《廣韻》,粵語確是十有九中,寫詩填詞可以免查韻書,特别是入聲字,但能登大雅之堂的寫作,可用的粵語詞彙有多少?懂粵語對理解古代漢語也看 不出有什麽優勢。維基百科很多條目有繁簡中文外,還有粵語和文言,對照之下,可以發覺粵語和文言的差異,甚至大於普通話/國語;歸根究底,粵語根本不是 古代漢語,否則維基百科不必分成粵語和文言兩個版本了。香港確是沒有鮮卑、蒙古和滿族方言的「污染」,但百多年來,英美日韓的外來語和次文化的潮語污染也不少。論血緣關 係,書面語和普通語,怎麽説也是比粵語更密切,説普通話的人基本可以我手寫我口,用粵語寫出來莫説全國通行,還未必能在全省通行;前輩 上次説得對,光是廣東省便有三大語系,再加一個外來的客家語系,如果細分,按維基和百度百科的分類,總共有八種之多,現實中,只要隔了一山一水,口音便有 差異,往日限於交通,所以秦始皇只能做到書同文,未能語同音,現在條件好得多,在華人社會推行一種共同語言,在情在理也是合適。依我所見,推普沒有問題,廢粵 當然不 對,因為那是千多二千多萬人的日常口語,但如前輩所言,推普不等如廢粵。
無:唉!如果這種邏輯成立,反過來說,推粵的豈不是要廢普?那是什麽心態?人不應妄自菲薄,也貴自知,學什麽中文才適當要放眼世界。如果光是對假設性問 題表態,我不單反對廢粵,我還反對廢客家語、潮州閩南語和所有現存的方言;問題是,這些廢除什麽東西的傳言,是假設、謠言還是事實?如果不是事實,為什麽 突然爆發出來?
雅:現時教育工作者對普教中和粵教中的態度,希望沒有受這種二元思維感染,否則將這種心態傳染給下一代,凡事非人即豬,非黑即白,别人錯了便是自己對,首先妖魔化一切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事物,還反過來指控反對妖魔化的人士妖魔化自己,只會貽害了下幾代的年青人。
愚:前輩和師兄大大們,你們聽過《十年》這電影嗎?有人用來説明推普廢粵的現像,情節中,學普通話的下一代不能和上一代溝通,公映後引起爭議呢。
雅:恕我直言,我看電影只注重娛樂和藝術手法,但對反映現實的電影有保留,因為通過電影認識現實世界會有很多誤區。制片、編劇、導演甚至演員都會詮釋他們的個 人觀點,不如直接觀察現實世界。當然,電影本身是現實的一部份,它反映一些人的主觀看法。所以,電影有多少是事實、多少是戲劇加工,很難說。還是用現實生 活例子吧。移民熱點回流的年青人,兩文三語中,英語和普通話/國語比本地人好的比比皆是,只是中文字的認和寫差一點,從銀幕和屏幕上所見到的藝人,例子已不 少,並非特例;十多二十年前,外國長大或本地讀國際學校的小朋友私下説的都是英語,和長輩談話才用母語,但最近再見,長大後,用母語反而多了。客觀環境改 變了,人長大後,心境也會改變;小朋友説朋輩的語言是因爲小朋友更需要朋輩認同。語言是因勢利導的結果,只能和家中長輩溝通卻不能和社會上或世界上其他人 溝通不應該是教育的原意吧;同樣道理,國際學校以英文為第一語言,同樣會出現無法與長輩溝通的問題,而且在中國人的社會應該更加嚴重。
智:對,但本地人對國際學校趨之若鶩,而完全不提和長輩溝通的問題,明顯持有雙重標準和選擇性失明。教育目的之一是提高人與人間的溝通能力,選一種 人口基數較大和有前景的語言是無可厚非的,英語如是,普通話如是。故此上面那帖子是正確啟示還是誤導?本地人如何自處,千萬要深入認識才作判斷,特别是年青人,要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雅:因為普通話因為和書面語接近,也多得小學有普通話課,國際學校和外國的高校也是普教中,小朋友説普通話比我們那代靠自學的更字正腔圓,到內地,
台灣或外國讀書,學習和社交都方便了,因為外地的華人圈子大了,也來自世界各地,共通語是普通話,否則便是英語。我一位外甥女,到了廣州的大學學音樂,半
年後從不説普通話變成流利得像北方人。教育其中一個目的是提高人與人間的溝通能力,當然中間有感情和功利的考量,年青一代是否願意和長輩溝通,更大問題是
態度,不是語言。
無:讓我説個真實故事吧,多年前,一次在加拿大西岸某城市從機場乘的士往市區,半小時車程,司機的樣貌和口音顯示他不是白人,因為不太熟悉往目的地 的道路,我便告訴他的行車路線,然後司機跟我閒聊起來,他奇怪我能清楚告訴他路線和聊天,因為他遇過的華人移民或旅客,大多説不好英語。我笑說是因為他遇 到的都是富有華人,不必學英語謀生,我很窮,所以要努力學習,英語便靈光一點,他大笑起來,原來他是中南美移民,到加拿大才兩年多,之前不懂英語,為謀生跟我一樣努力學英語和考了駕的士的執照,我説中了當地移民的狀況,一些擁有豐厚財富的移民,並不需要學習來適應環境。
智:哈哈,對了,你們知道嗎?人類應對環境改變有4種方式:
-
第一種是古往今來少有的聖人,用個人智慧道德來感召世人,以正面理性甚至自我犧牲的方法來改變世界;
-
第二種是世上極少數的英雄豪傑,能用主觀意志改變客觀環,以個人魅力(charisma)獲得一群支持者跟他打拼,以暴力清除或摧毀自己認為不正確的事物;
-
第三類人是積極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
-
第四類是不作為但怨天尤人。
無:也許我和這司機算是第三類吧。
智:但我們不應小覷第四類人,他們有潛力轉變成第二類人物,當他們的怨恨到了極點,一種可能是自殘,另一可能是會試圖用極端手段依自己的意向來改變 世界。這正是網上一些人宣傳的邏輯,認為今天違法的行為,在他們成功後便會是合法正義的行動,即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邏輯,卻沒有細心讀歷史,弄 清成敗間的要素,那些先成後敗的尤其值得深思,例如項羽,王巢,李自成,洪秀成等。最令人擔心的是中青兩代中有不少這類人,而實際上,他們卻沒 有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來改良社會,破而不立,風險很大。
雅:我只希望自己認識的下一代對這種言論有正確的判斷。只是用了「廢」這個字詞,令人有強烈感覺,除非我對廢字的理解有錯,否則要有更多的實質證據支持才能接受。
智:除了「廢」字的運用,還有是原帖有一段引子,用「港豬」來稱呼本地人。這兩個詞第一個具有爭議性,因為證據不足或採用雙重標準,第二個詞帶有侮 辱性,令人不安,這文本身是其中一方妖魔化對方的證據,有失客觀和公正。當然,妖魔化是矛盾雙方最極端一夥人慣用的手法,不限那一方。
愚:不止「廢粵」,另一個最近的熱門議題就是「廢繁」,前輩和師兄們怎樣看?
智:既然大家還有談興,我們下週末不妨繼續,也可再試試其他小食。
眾人: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