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Network: um_bloggers | imagebank | videoworks | essence | business home

Welcome to the official blog of Uncle Ming's Gallery

I have always been among those who believed that the greatest freedom of speech was the greatest safety, because if a man is a fool the best thing to do is to encourage him to advertise the fact by speaking. (我以為讓愚蠢的人自暴其醜, 正是最大之言論自由所以是最安全的主因)

WOODROW WILSON (編輯組譯)


談文論藝


體藝愛好者的悲歌與讚歌


- 13/12/2010

香港運動員亞運中創出佳績,以優秀成績表為申辦亞運提出理據,一眾傳媒亦紛紛為他們譜出讚歌,但不旋踵,堿中一宗涉及退役運動員之勒索 案,卻又似是為本地運動員生涯奏出一典悲歌。體育如是,藝術亦如是,另一宗兇殺案中之受害人和份屬受害人親密朋友的疑犯,竟雙雙是音樂愛好者,只是並非名 人,新聞價值不高,留意的人不多,但事件背後體藝愛好者在現實世界中的辛酸經歷則如一,風雅和吃飯是不調和但並存的事實,縱然擁有天份,家境欠佳的孩子如果選擇走體藝發展的道路,艱辛孤獨處根本不足為外人道

建西九、申亞運,體藝發展從來未有如此的興旺,似是開始步入坦途,但這兩宗案件多少說明我們的社會還是欠了點東西,多年來體藝愛好者都是 單打獨鬥,一些項目有幸得一些有天份而又具有一股傻勁和狠勁的年青人,以近乎不計後果的熱誠投入訓練,終於衝出維港,較知名的有第一二代的單車王子洪松蔭 和黃金寶,風之后李麗珊和小旋風趙詠賢等。以成就計,較後期的李麗珊、黃金寶和趙詠賢當然較高,另外一些項目得到內地精英加盟,亦取得極佳戰績,但論克服 環境惡劣而最先達到世界級水平的土生運動員,應該是洪松蔭。

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的體藝聊備一格,因為教育也還未能普及,那有資源來搞那些不能賺錢的術科,直至七十年代初期,全港只有兩個公眾泳池, 球類運動亦欠缺正規場地,較普及的是足球及籃球,但是屋村內的壢青地球場,根本是街童生事打架的大本營,要得到正規一點的訓練,便需要付得起體育會會員費 及教練費,以當時生活水平計,算得上是富豪俱樂部,其餘一些較專門的運動如箭藝、射擊及騎術,器材更是昂貴玩意,能參與的非富則貴,音樂視藝情況相似,參 與人士只當成消閒聯誼活動,富家子弟才能負擔,沒有資源,任你如何有天份也是徒然,以為體藝是公平競爭,是未曾經歷參與過的人士才有的人錯覺,在場上看身 上那套裝備,已足以向世人申訴窮家子弟也來在體藝範疇跟富家子弟競逐榮耀的辛酸。

以洪松蔭為例子,在八十年代初欠缺國際級教練及場地練習下,冒生命危險在公路上鍛練,節衣縮食自購比賽單車,在以學術為重的教育體制下找 不到容身之所,為方便練習及比賽時間,沒有一份固定工作,甚至無法得到家人體諒,無悔無怨,曾因此遇上交通意外昏迷五個小時,直至闖出名堂,證明香港本土 運動員也能達到世界水平,才獲得較充裕的贊助和支援。洪先生的一段刻苦經歷曾被改編成舞台劇«秒速18米»,搬上舞台公演,直接或間接認識他而知道當年一 段事跡的,便會明白女單車手黃蘊瑤倒地再起的拼搏精神從何而來,更明白生命如何影響生命,也不要老是說年青一代吃不得苦,只要讓他們看到他們的拼搏能得到公平合理回報,他們在更好的條件下,也能做出比前輩更優秀的成績,其他做出成績的項目,亦有相類似情況,前輩的拼搏精神一直承傳下去。

洪先生雖無學歷,有幸在保險業找到適合他能力的發展機會,如今不必為衣食煩憂,而且有餘資餘力繼續為發展香港體育運動作出貢獻,但其他不 少運動員退役後,都為解決生計問題而煩惱。運動員的比賽生涯短暫,免除他們後顧之憂,不為稻粱謀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在政府規劃上或社會大氣候上,香港是否 已有充份準備?

七八十年代的窮家子弟而又愛好體藝的,很多都無法像洪先生那樣豁出去,唯有放棄理想,學業較佳能升學的,要繼續追逐體藝夢想,還要以體藝 作副業才能負擔這類活動的開支,泳手兼職救生員及教練,學音樂的當伴奏或私人音樂教師,繪畫的跟畫廊畫行貨或出版社繪畫插圖,學攝影的跑婚宴喜慶場合,掙 得的收入還未必足夠抵消投入的金錢,出來社會做事後還要用正職收入來培養自己的愛好,這種模式那能培養世界級的人才。

現在似乎家長都讓子女至少有一體一藝的專長,但有多少願意他們的子女全 職投身體藝的事業中,不少都是為升學及社交增加本錢,實質仍是功利的計算,文化體藝事業,是對真和善的追求外,對止於至美的一個堅持,現今港人的功利計算 中,一些甚至連善亦未曾包括在內,沒有一個追求真善美三者並行不倚的文化氛圍,即使得到政府或幾個富豪的資助,搞到世界級的硬件,辦幾次盛事,還只是在通 向世界級文化大都會的道路上巔簸。



小傳 Biography

從 為學至工作,皆不務正業,但非作奸犯科, 偷搶拐騙之謂也, 正業之於上智者言,齊家治國平天下、經世濟民之學也, 於下愚者言, 謀一技以傍身,安家立室,養妻活兒之術也,.雅可樂率性而行,不為物役, 鎮日詩詞歌賦,丹青翰墨,吟風弄月,皆非早年港人營生之正業,可幸道非常道,名非常名,世易時移,港人脫貧致富,自然財大氣粗,附庸風雅者日多,一體一 藝,竟成教育主流,昔日難賴以營生之技藝, 至今被吹舉為創意工業、經濟轉型之所繫。雖則離事實尚遠, 憑一藝以謀三餐一宿, 未若往昔艱難,憶苦思甜, 已堪回味,與網友共享創作苦樂.

leg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