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智談 WiStupiDialogue
文化茶寮系列
Culture Jabber Tea House
2.15 辨真假 1
Truth 1
《穹頂之下》的真與假 1
28/3/2015
免責條款 DISCLAIMER
愚:前輩上次説到辨别真假的問題,今次可以向晚輩介紹您的心得並舉例嗎?有人説謠言止於智者,像香港教育這樣普及的社會,為什麼仍有謠言呢?
智:有人説謠言止於智者,這話沒錯,只是你看到言語的正面意思,卻看不到潛在的深層意思。你試想想,如果謠言只能止於智者,那反過來説,在現實世界 中,謠言便無法制止。因為按常態分佈,能稱得上是智者的又有多少人,而且人的智力是相對的,當社會的平均教育水平提高後,仍然有相對較為聰明的少數精英主 導著世界,按老人家的粗略分類,最聰明的5%是社會上的各行各業管理層,例如本地五百萬成年人,那便有25萬左右的管理精英,最頂端的1%,那是約5萬之 數,應該擔當部門首長、大機構的最高負責人或具世人認同成就的學者。然後是0.1%或千份之一的尖子,是社會中的族群領袖,你留意社會中最關鍵的人物,應 該有幾百位。至於那些從億萬中人中走出來的天才人物,便可能是百年或千年才一遇的聖人,遇則民智開啟仍無法改變這個現實,這是天理。
愚:噢,前輩一言驚醒,那像晩輩那樣的愚人豈非只能被騙完後再騙?
智:那你説怎麼辦?試想想看,真的是沒有辨法嗎?
愚:唉,人有自知之明,别人比自己聰明,讀書開始時,已經認命了,不想這樣,還可怎樣?
智:哈哈,你以為世界上的聰明人都是同一陣線的嗎?如果幾群聰明人都在爭取别人的信任,那愚蠢的人仍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愚:咦!讓我想想,如果聰明人都在説一些相反或矛盾的東西,希望好像我這樣的傻瓜相信,那傻瓜聽了幾方面的説話,還是要看自己相信那一方的,這便可以扯平了,真的有這麽簡單嗎?
智:哈哈哈,你開始明白了,確是這樣,對各方言論,我才不會把自己看成智者,唯有看相反言論,無論對某一方言論有多麽不高興,還是要看,然後看駁斥 的理論,反覆對照,特别找一些自相矛盾及採用雙重標準的言論,從中梳理上一些較可信的,那麽便較有信心了作判斷了。當然,仍然不可能百份百肯定,互相印證 和比較是追求真相的必經且持續過程,世上沒有一了百了的方法可以一勞永逸地得到真相,所以説謠言止於智者,不如説謠言止於勤力而開放的人。固執且愛選擇性 接收資訊的人,便是最易受騙的那一群。
愚:誰會愛選擇性接收資訊呢?
智:愛是一種情感活動,過份的愛會令人喪失理智,小朋友愛玩具,愛玩樂,不理會金錢及學習機會的損失;年青人愛自由及追求自己的最大權利,沒有想到 自己的自由和權利跟别人出現矛盾時的後果。理想是很美好,但現實則是很殘酷,而騙人的聰明人,最愛告訴别人一些代價少而收獲大的謊言,又或將一些不可能的 理想説成可能,令一些人不惜代價追求,從中謀求利益。例如往日的皇帝,很多便相信一些方士有長生不老或強身健體之術,結果反而中丹毒而死,秦始皇命徐福帶 三千童男童女往東瀛求不死藥,漢武帝差點因進貢的長生不老藥被東方朔所吃而動殺機,唐太宗晚年亦傳言因為吃所謂的長生不老藥而暴斃,明朝的紅丸案也是皇帝 為求縱慾而服食紅丸,竟然登位29天而暴斃,成為明末三大奇案;現在街頭的寶藥黨,便是利用常人愛財的欲念而得手。
愚:記得前輩説過,情理法三者中,情才是有靈性生物的最高境界的心智活動,現在又説人會因為情而被騙,那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智:任何事物,都是過猶不及的,情多而濫便是濫情,輕則縱慾貪歡,重則成惡貪嗔癡,因愛成恨,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可能是戲劇化了的説法,但現實中 因一念之情而改變了現狀的個案其實不少,情能令人發奮,可以圖強,亦能令人發狠,一怒成災。每遇到有人用充滿情感的言詞來打動受眾心靈時,便要特別小心, 例如電話騙案的騙徒,便利用目標對像對親人的關心,以虛假的資訊令對像失去思考分析能力。
愚:前輩説的是愛是男女及親人的,那很多言論的內容,都跟這兩種情無關的,那是不是沒有那麽容易令人上當呢?
智:哈哈,今次你怎麽不懂舉一反三了,你忘記了嗎?情還有多種,例如年青人,除了男女私情,還有對公義的愛慕,所以當有人動之以平等,博愛,公義, 自由,人權等崇高理念時,便很容易動情,義無反顧地支持。對崇高理念的追求,是一種高尚情操,並非出於理性考量,理性考量只會令人功利,是實用主義的基 礎,中國人將情放在首位,是因為情之為物,令人的生命具有意義,而理緊隨其後,是要從個人的內在思維排除不當情感,而法,是針對部份無法自我制約的人士所 給與的社會制約,如果三者的先後次序及比重失調,便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最近內地一套由前央視主播柴靜自資拍攝的環保紀錄片《穹頂之下》,引起激烈爭 論,最後提升到政治層面,開始失去客觀性;由於香港也有老師拿來作通識教材,正好拿來作例子説明看事物時情理法三者的比重分配。
愚:其實我也看過,但在年青人聚腳的討論區或社交網沒有太大反應,總之是又一個政府及壟斷商製造的惡果,據説很有理據。
智:片子我看過,如果身為老師,選播這片卻沒有事前做考證功夫,那就不如不播,因為裏面情理混雜,情是無法質疑真假的,但拉上理便得要小心,而理的 陳述是否客觀持平合乎科學,更是這種紀錄片的核心元素。如果你看過便知道制作人親自上鏡,述説女兒在美國出生,即被發現患上先天性遺傳病,然後便説到北京 和中國主要都市的霧霾,再由霧霾説到中國燃油質素,最後提出製作人的方案,就是將石油業的整個產業鏈進行私有化及市埸化,借助競爭提升質素。條理分明,敍 述清晰,對一般觀眾來説,非常有説服力,但這正是魔鬼所在;最初這片有政府部門背書,可見有關官員也走漏了眼。
愚:喔,前輩言下之意,是那裏出問題了,但我確又看不到,可以解釋嗎?
智:我不是説要看正反意見再對照嗎?那還不容易,在搜尋器輸入片名再加爭議,反駁等字眼便又不少資料。當然其中有不少是非理性的謾罵及人身攻擊,其 實,她的片子,有點像Davis Guggenheim 2006 年執導的一套紀錄片《An Inconvenient Truth》,通過前美國副總統戈爾( Al Gore) 搞的停止全球暖化運動來發出減低碳排放的訊息;這紀錄片拿了幾個大奬而且票房大收,但事後仍然引發很多爭論,全球暖化只是一家之言,歷史上地球温度變化的 規律還未有定論,只論科學,都還算理性客觀,但當談到改善政策,涉及炭排放的分配政治問題,便很情緒化,有人開始置疑紀錄片的目的。珠玉在前,柴片是小製 作,純論技巧,已算出色,但論理確是插入了私貨和主觀的猜度。不過,要討論她片中的理據前,得先要了解炭排放分配的背景,這方面你知道多少?
愚:嘻嘻,真的不知道。
智: 好吧,回去做點功課,接著幾天是復活節假期,今天早點休息吧。
愚:好的,前輩再見,復活節快樂!